什麼是亞健康呢? 在「健康」和「生病」間有個灰色地帶,稱之為「亞健康」。 沒有確切或重大的疾病,但日常生活中卻常常感到身體不舒服,例如常感冒、易疲勞、腰酸背痛等有各種不適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,全球有95%的人是處於亞健康族群,若能透過飲食、運動、放鬆的規律生活,不僅能幫助身體增加基礎、降低負擔,也可防止各種疾病發生。 更容易有亞健康的人 「代謝症候群」、「泡芙人」都容易讓身體處於亞健康的狀態。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指出,肥胖可能增加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罹患風險,尤其現代人3C不離手,久坐又缺乏每天應有的運動量,更讓身體處在一種亞健康的狀態下。 此外一般認為只有肥胖的人身體負擔最大,但是BMI正常卻高體脂,少肌肉量的人也有可能只是虛瘦,也算是亞健康的一大族群。 為何容易有亞健康? " 亞健康 "存在已久,以前常說的"疑心病"就可能是" 亞健康 "的反映。 只是,現在都市生活的緊張和快節奏使得處於" 亞健康 "的人越來越多,而生活富裕也使得人們越來越注意到了" 亞健康 "的存在。 有調查發現,處於" 亞健康 "狀態的患者年齡多在20歲至50歲之間。" 亞健康 "的危害當然是會向疾病轉化,但它最大的危險則在於人們對此的漠不關心,尤其是年輕人。 雖說它同時也有向健康轉變的機會,但畢竟向健康轉變需要長期的努力,而轉變為疾病則是不知不覺的。 所以相較之下,由" 亞健康 "轉回健康是需要一番努力的。 該如何做?1、吃。2、動。3、放鬆。 1、吃:輕飲食,飽足無負擔 輕飲食的要點並非吃得少,而是「重質不重量」,陳毓玲營養師建議,蛋白質能提供持久的飽足感,也是控制體重的重要營養素之一。 在運動過後和減重時期,提高蛋白質的攝取量,能有助肌肉修復和恢復精力,如雞蛋、牛奶、魚肉、雞肉和大豆蛋白等食物,都屬於易於人體吸收與利用的優質蛋白質,或透過補充植物來源的優質蛋白補充品,無膽固醇或乳糖,更讓身體無負擔。 碳水化合物能幫助肌肉組織的合成,不能完全不攝取,只要選擇像是糙米、全麥、豆類、地瓜等低GI的碳水化合物,便可維持血糖穩定、降低脂肪儲存速度。 搭配足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,對於保持最佳健康狀況也非常重要,挑食記得別挑掉營養。 2、動:輕運動,健康更有型 反覆高低強度的「間歇性訓練」,可在短時間內消耗熱量,並持續在運動後消耗卡路里,像在家裡就可以輕易做的開合跳或深蹲,都是事半功倍的運動方式。 可以參考新手健身的內容。 3、放鬆:輕放鬆,恢復好活力 在運動過後及睡前進行伸展放鬆,並補充優質蛋白質或胺基酸補給品,有助於肌肉修復和恢復精力,能有效縮短運動後的疲勞感。 運動過後30分鐘內,是營養補給的最佳黃金期;睡前補充優質蛋白質,也可以幫助入睡,吃得好、睡得飽,隔天自然活力滿滿。 邁向健康第一步,就從啟動新健康生活開始!

Read more of this post


This free site is ad-supported. Learn more